全國服務熱線:【152-4428-9576】
中水一詞起源于日本,是指將人們生活和生產中用過的優質雜排水、經集流再生處理后,回用充當地面清潔、景觀小區、洗車、空調冷卻、沖洗便器、消防等不與人體直接接觸的雜用水。近年來,工業也大量采用中水,例如,鋼廠、發電廠、等均采用中水,進而降低成本,節約了能源。
中水回用水處理水質的標準
中水作為生活雜用水,其水質必須滿足下列基本條件:
(1)衛生上安全可靠,無有害物質,其主要衡量指標有大腸菌群數、細菌總數、懸浮物量、生化需氧量、化學耗氧量等;
(2)外觀上無不快的感覺,其主要衡量指標有濁度、色度、臭氣、表面活性劑和油脂等;
(3)不引起設備、管道等嚴重腐蝕、結構和不造成維護管理的困難,其主要衡量指標有PH值、硬度、溶解性固體等。
我國現行的中水水質標準有
《生活雜用水水質標準》 (CJ25.1-89)
《生活雜用水標準檢驗法》(CJ25.2—89)
《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雜用水水質》 (GB/T18920-2020)
中水回用水處理系統工藝流程
1.生物化學法
生物化學法(簡稱生化法)利用自然界存生的各種細菌微生物,將廢水中有機物分解轉化成無害物質,使廢水得以凈化。
原水→格柵→調節池→接觸氧化池→沉淀池→過濾→消毒→出水。
生物化學法可以分活性污泥法、生物膜法、生物氧化塔、土地處理系統、厭氧生物處理法等方法。
污水處理廠中水回用方案簡介及工藝選擇
傳統的生物化學法運轉時必須考慮到反應速率和污泥的沉降性能。反應速率取決于活性污泥的濃度 ,濃度高 ,則反應速度就快。但考慮到二沉池不能過大 ,所以活性污泥的濃度就不能太大 ,從而影響了反應速率。污泥的沉降性能則取決于曝氣池的運行條件。嚴格控制曝氣池的操作條件是首要條件 ,因此也限制了生物化學法的應用范圍。
為了克服這些不足 ,科學家們首先想到了用膜來進行固液分離。超濾膜分離技術正是在這樣的情形下發展起來的。其原理是在一定壓力下,采用具有一定孔徑的分離膜,將溶液中的大分子物質、膠體、細菌和微生物截留下來,從而達到濃縮與分離的目的。其處理精度可達0.1微米。不會產生生化法那樣的氣味兒,污泥量少,無需進行污泥處理。同時啟動也十分方便,不必象生化法那樣接種和培馴污泥,因而操作方便。研究資料表明,超濾技術作為中水處理的后處理技術,具有適應性強、對懸浮物、細菌和洗滌劑的去除率高,出水穩定等諸多優點。